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壮阔蓝图中,教育是一把关键的“钥匙”——它既能打开乡村孩子走向广阔天地的大门,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智慧动能。
近日,阳西县召开2025年“双百行动”联席会议暨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大力营造教育系统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阳西通过校地合作推进城乡教共体建设,让城乡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更为阳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培养,教育不仅改变着一个个家庭的命运轨迹,更是在阳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壤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校地共建结硕果
实现“输血帮扶”到“造血强基”蝶变
近年来,阳西瞄准珠三角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积极谋划组建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教育共同体。今年4月,“阳江阳西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广东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阳西高考中考捷报频传,亮点纷呈——
全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刷新历史纪录,高分段人数实现成倍增长,其中物理类最高分644分位居阳江市县区榜首;上特控线人数93人,同比增长144.7%;全县本科上线人数共825人,同比增加68人。
全县中考屏蔽生数量翻倍,4人跻身全市前50名屏蔽生;全市前100名9人,比去年多6人;全县中考总平均分达651.11分,较去年增长16.72分。
一项项亮眼数据的背后,阳西为什么行?
去年5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阳西县携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成立的省内首个“双百行动”乡村教育集团,该集团将阳西县第二中学、方正中学等6所城乡学校纳入管理,组建了“豪华名师天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党委书记、校长、名师17人,带动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整体提升,有效破解了县域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每年至少1.3万名学生受益。
在办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普通高中实施方案》部署安排,阳西县作为全省首批1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之一,由珠海市与阳西县建立县中托管帮扶关系,以珠海市第一中学为牵头学校,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阳西县第一中学,引入珠海市第一中学14名管理骨干及教师团队,对阳西一中实行为期三年的全面托管。
2025年1月,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托管帮扶团队正式进驻。尽管时间并不长,但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阳西一中在这次高考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特控上线人数达86人,创近年新高,上线率增长160%;本科上线人数660人,本科上线率达42.9%,创近年新高,上线率增长9.3%。
“我们一来到,就对阳西一中进行了‘精准把脉’。”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阳西一中校长蒋剑说,珠海与阳西之间共开展11次共学共研共进交流活动,将珠海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到阳西一中。同时,建立“1+3+N”学科帮扶模式,珠海团队全程参与高三备考,开展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等活动。
“我曾经因为英语听说的失利而流泪,因为物理的迟迟没有长进而自我怀疑,但在珠海一中老师的开导下,我逐渐走出了迷茫。”在今年高考中,以物理类644分位居阳江市县区榜首的詹晨曦说,逐光的路上从非坦途,珠海一中老师的暖心安慰和严厉鞭策,都化作他前行的力量,帮助他不断突出重围、奋勇前进。
精准把脉开良方
创新个性化培养方案因材施教
阳西在建强师资队伍的同时,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靶向攻坚,成就了诸多看似不可能的突破。
广东二师附属阳西二中体育类考生马太轩,三年前中考入学成绩为469.1分,低于阳西一中录取线127分,在全市排位16807名。今年5月,高考愈发临近,他感到十分焦虑,向校长文瑛反映自己在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遇到困难,引起了该校名师们的高度重视。
一众名师为他“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一门一门、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过,最终助力马太轩在高考中获得综合分560分。“真正的帮扶不是移植大树,而是让每粒种子都拥有破土而出的力量。”文瑛感慨道,今年高考,该校以三年前中考全市14850—21000名之间的薄弱生源为基础,在阳江市不到8000名的本科上线人数中,占据了165个本科位置,实现本科上线率15.2%。
在该校今年的高考上线人数中,体育、艺术特长生占了不小的份额。时间回到去年10月,当时广东二师体育学院的老师们前来观摩阳西二中啦啦操学生训练,发现学生的专业水准与高考标准差距较大。“如果不进行针对性强化,很可能‘全军覆没’。”前来观摩的老师说。
当时距离体育术科考试仅剩42天,情况紧急之下,广东二师体育学院的专业老师马上赶到学校,迅速制定集训计划,最终助力9名学生成功过线。有了这个成功案例作为基础,今年,广东二师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数学学院也早早进驻学校开展帮扶工作。
除了在高考中考中取得长足进步,阳西学子还在省级、国际赛场上奋勇争先,为阳西赢得荣誉。
在阳西县高铁站的安检口,15岁的陈莹莹盯着传送带若有所思——“每次看到干净的行李箱被黑色橡胶履带污渍蹭上,心里就难受,能不能为此设计一种清洁装置?”
这个灵感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阳西教育集团乡村学校科创实验室里化为现实。不久前,陈莹莹研发的“智能清洁安检仪”,融合灰尘感应、智能清洁和人工处理三种功能,荣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实现了阳西县学校在国际顶级发明赛事奖项“零的突破”。
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自去年进驻阳西以来,通过系统开发科技校本课程、精心打造首届科创节等平台,深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集团科创教育已获县级以上奖励超300项次,申请国家专利5项。此外,阳西二中、方正中学成功入选2025年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强化学科实践”和“推荐国家中小学平台推广应用”实验校,充分展现了阳西学子卓越的创新能力。
“以前总说‘寒门难出贵子’,现在咱们阳西的孩子用成绩打破了这句话!”看着喜报上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阳西的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在这条“教育造血”的道路上,阳西正用最朴实的道理书写新的奇迹——给每一粒种子破土的力量,终将收获一片森林。
丹江时评
“移栽”不如“培土”
“输血”更需“造血”
阳西这场教育“破壁行动”,正为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当珠三角的优质师资跨越山海“沉”到粤西乡镇,当高校名师带着乡村少年摘取国际发明奖,我们看到教育均衡不再只是一纸蓝图。
“豪华名师天团”的引进、个性化培养的精准滴灌、科创火种的点燃,背后是阳西“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的满满诚意。尤其可贵的是,阳西跳出了“硬件输血”的帮扶老路子,珠海教师团队全程参与高三备考,名师团队为特长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背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温暖着每一个阳西学子的心,更强化了阳西教育的“造血”功能。
从阳西经验中,可以发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创造“流动高地”。珠三角先进教育理念在阳西课堂落地生根,乡村少年的发明登上国际舞台,都在向我们证明,所有地域都能成为价值创造的沃土。
要将个案探索转化为制度常态,阳西还需警惕“帮扶依赖症”,持续探索县域教师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增强校地合作退出机制下的自主发展能力。但无论如何,阳西已点燃星星之火,并渐成燎原之势——它证明在县域的土壤里,也能长出既扎根本土,又联结世界的教育生态。阳西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幕幕生动实践,比任何数据都更具说服力。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当县域敢于打破资源壁垒,当城市名校俯身牵手乡村,当教育让每一粒种子都拥有向上生长的蓬勃力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便拥有了不竭的根系。
撰文:张嘉元
图片:任浩沿 阳西融媒
【作者】 张嘉元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配配查-按天配资-专业配资论坛-配资操盘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